佛陀教育

共修分享002:不學《阿難問事佛吉兇經》,就不知道正確的學佛方法


 

尊敬的上凈下空恩師,尊敬的共修系統的各位老師們:

阿彌陀佛!

  以下是末學學習《阿難問事佛吉兇經》粗淺的心得體會!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!

  這部經是學佛啟蒙的一部經典,不了解這部經,學佛不知道從哪里學起。這部經是入門的經典,雖然是小乘經,它是大乘的基礎。

  經題分為五個段落:

  【第一是“阿難”】

  “阿難”是人名,釋迦牟尼佛的堂弟,在十大弟子當中,阿難是多聞第一,“教”是阿難傳的。“宗”禪宗是大迦葉尊者所傳的,這兩位是佛傳法之人,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,不是他們傳下來的話,我們今天就沒有緣分看到經典。

  【第二是“問”】

  “問”在佛經里面有五個意思。

 ?、偈遣涣私?。你應當向老師請教,老師一定會給你說明。

 ?、谑且苫?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有疑惑,這也應該請教老師。

 ?、凼窃囼灩蕟?。來試驗老師的,看看老師懂不懂。

 ?、苁禽p觸,就是漫不經心,很隨便的問。

 ?、菔敲髦蕟?,叫“利樂有情問”。一般人有這個疑問,問不出來,他不會問,善知識了解我們的疑惑,他們幫助我們問。

  第一第二個問是正常的。不了解,有疑惑,就要虛心的向“善知識”請教。世出世間法要想成就,秘訣就在好學。

  第三、四個問沒有誠意,很隨便這兩種問可以不答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,沒有誠敬就沒有利益。

  第五個問要有這個能力跟智慧才能聞得出來。

  【第三段“事佛”】

  “事佛”兩個字用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講法,我們學習佛陀的教育,學習佛陀的教誨。

  【第四段“吉兇”】

  “吉”是稱心如意、事事如愿、吉祥如意;反過來,一切事情不順心、不如意,這就是兇。

  【第五是“經”】

  “經”是通題。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,我們都尊稱為“經”,古代講經的法師,用“貫、攝、常、法”這四個字解釋。

  “貫”是講它的語言文字有層次、有條理,一點都不亂,從頭到尾都能夠貫穿。

  “攝”的意思,它能夠攝受人心,就像磁石吸鐵一樣,它有這個能力。

  “常”是它里面所講的道理方法永遠不會變,無論在哪個時代,無論在哪個環境,它都是正確的,它對你都是有利益的。

  “法”是法則,無在什么處所、在什么年代,任何一個眾生修行,依照這個法則,決定能成就。

  翻經的人是“安世高大師”,翻經的時間是“后漢”,“沙門”是大師的身份,他是早期從事于翻譯工作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。

  “沙門”是梵語音譯的,翻成“勤息”,“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嗔癡”,這樣的人在印度通稱為“沙門”。所以“沙門”是修行人的通稱,不一定是佛教。

 

第一大單元

  阿難尊者代替我向佛提出兩個疑問:為什么有的人接受佛陀的教育、學習佛陀的教誨他所得到的果報是富貴,有人學佛依照佛法的經典去修學,得到的是兇災?

 

【?!?/span>

  【第一段、學佛得到福報的原因】

  “愿天中天,普為說之。”“天中天”,是當時弟子對老師的一種尊稱。

  在佛法里面,講“天”有五種。

  第一種是“名天”:有名無實。古時候皇帝稱天子,這是尊重他,這種稱“天子”。

  第二種是“生天”: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你依照方法修行確實能夠生到那個地方,這一類稱為生天。

  第三種叫“凈天”:”凈天“很高層次了,通常是指四禪里面的”五不還天“,佛經上說得很清楚,三果圣人住這個天,凡人不住。

  第四種是“義天”:是指修行人往生的處所。一般菩薩們是這個稱呼,權實菩薩我們都尊稱他為“義天”。

  第五種叫“第一義天”:這是對于徹悟心性,也就是如來的果位,稱為“第一義天”。

 ?、佗谑橇婪卜?;。③④四圣法界;⑤如來果地。

  學佛,第一句“從明師受戒”,這個“戒”是教誡,不是受三皈”、“五戒”。

  “明師”是明心見性、修行證果,要找這樣的老師,跟他學才真得到東西;而不是名氣大,知名度高,那個沒有用處。

  尊師重道,學業才有根基。眼睛當中沒有老師,老師再好,古佛再來,也學不到東西。我們做學生的一生跟一個老師學習,決定不能違背老師的教誨,對老師要有信心,決定不能陽奉陰違。這樣才能做到“專信不犯”。

  《華嚴經》對“專信不犯”講的很詳細。

 ?、?ldquo;勿生疲懈”:親近善知識不能有疲倦懈怠,學上一個過程懶惰懈怠了,那就不能成就。

 ?、?ldquo;勿生厭足”:佛法里從初發心到無上道,無量劫中精進不懈,學問沒有止境,永遠沒有厭足,活到老學到老。

 ?、?ldquo;皆應隨順”:老師怎樣教,我們就怎樣學,老師一定會幫我們大徹大悟。

 ?、?ldquo;弗見過失”:做學生的決定不能見老師的過失,見過失專信就沒有了,跟老師的緣分就斷掉了,我們無量劫來的“善根福德”起作用才遇到這么一位善知識。如果聽信讒言,那我們的損失太大了。

  我們要學習“善財童子一心憶念,依善知識,事善知識,敬善知識”;“于善知識起慈母想,于善知識起慈父想”?!?/span>

  我們初發心學佛,一開端有真正的“善知識”指導我們,我們真正的做到“專信不犯”,自然就會“精進奉行”,我們的修行就不會走冤枉路,成就會很快速。

 

  【第二段、如何把佛的教誨落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】

  供養佛像有二個意思:

  第一個是“報恩”。父母給我們生命,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。如果沒有好的老師教育我們,死后迷惑必定墮落。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接受老師的教誨,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們才能在迷惑當中覺悟過來。老師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,這恩太大太大了。所以佛菩薩的恩德大于父母。

  第二個是“見賢思齊”。佛是凡夫修成的,他能成佛,我供養他的形像提醒我,我要向他學習,他能成佛我也要成佛。

  供養佛像,一定要干凈,不能被灰塵污染;每天都要清理干凈,這是表示我們對佛像的恭敬。

  在家做早課是提醒自己,我今天要記住佛陀的教誨,決定依教奉行。晚課是懺悔,認真反省改過自新。

  “燃燈”是表法,燃燒自己照耀別人。為眾生服務,犧牲奉獻。

  我們最嚴重的煩惱就是慳貪,沒學佛的時候,貪財色,貪名利;學佛了貪佛法。我們布施,心也不清靜,總想得到好處利益。佛教我們凈施,凈施雙方都得到心安理得,我們布施的人心安,非??鞓?,接受我們布施的人他也心安。

  佛給我們講的道理,我們決定不能違背。在事上,佛有一些禁止我們的,一定要遵守。

  “齋”不是素食,“日中一食”叫“齋”,與吃葷、吃素沒有關系。認真去落實我們在生活當中就會法喜充滿。

 

  【第三段、如教修行所得到的果報】

  我們如教修行,會得到諸天善神,天龍鬼神的尊敬,自然得到他們的保佑。兇鬼惡神,都尊敬有道德之人,都不會傷害我們。佛教我們要學會,人與人、人與自然環境、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要處好。

  這三種關系處好了,天災人禍就沒有了,天下太平,事事順心如意。在把修學的功夫往上提升,最后成就自己究竟圓滿的智慧。

  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的標準是“凈業三福”,沒達到這個標準,佛不承認這個人是佛弟子,達到這個標準然后真學才會得到天地鬼神,所有大眾的尊敬。

 

【兇】

  【第一段,學佛得到兇災果報的原因】

  學佛沒有遇到好老師,甚至遇到邪師?!独銍澜洝飞险f:“末劫一切眾生,去佛漸遠,邪師說法,如恒河沙。遇到經典會念但是不懂,沒有依照經教去學習,自己對圣人的教誨有成見,懷疑圣教,這樣的人也受戒,有名無實,假的不是真的。跟這些人學佛就遭難了,家里資財都被別人騙了,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警惕。

 

  【第二段,沒有把佛的教誨落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】

  我們學佛了,甚至于出家了,也受了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薩戒、但是對于佛為我們制定的戒律不懂得。受持戒律的好處利益在哪里不曉得,統統不了解,沒有依照佛陀經教去做,完全違背了,把佛教敗壞了。在日常生活我們的行為不如法,造成社會大眾對于佛教的誤會,對佛教排斥。破壞佛教形像,來生必墮地獄。如果搞清楚,搞明白,沒有疑惑了,自自然然歡喜奉行,好處太多太多了。

  對于佛經佛像沒有敬意,隨隨便便對待,佛是我們的老師,佛經是記錄老師的教誨,我們這樣對待是不尊重老師,對老師沒有誠敬的心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,沒有誠敬就沒有利益。

  “香”代表“戒定真香”、“五分法身香”。不是燒這個香給佛聞的,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修戒定慧。

  “禮拜”每天早晨起來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拜三拜佛,把這種對佛菩薩誠敬的心,落實在這一天當中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要有誠敬的心,我今天對一切人沒有像對菩薩那樣恭敬的心,我磕三個頭叫白磕了。

 

  【第三段,講了三樁事情】

  第一個,不知道“齋戒”

  “齋”現在以為吃素叫吃齋,這錯誤的,齋的目的是修清凈心,“齋心”這個心要跟佛的心相應,佛心清凈、佛心平等。

  “六齋”,經典上給我們講,一個月當中至少要修六天齋戒。從前六齋都是用農歷,懂得這個意思,這些形式我們可以修改。一個星期修一天,這一天當中決定不能看報紙,不能看電視,一看就亂掉了,你的齋就被破掉了。

  第二個,造殺生的罪業

  自己殺生,或者吩咐別人殺生,都是等于我們自己親自殺,最長遇到的就是什么農家院,海鮮店,點菜,殺活的家禽,魚蝦,以為這樣我沒有親自殺他,是別人殺的跟我沒關系,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。

  第三個,對經典不尊重

  把佛經放在亂糟糟的地方,跟衣物混合在一起,或者把書上鉆個洞,穿個繩子掛在墻壁上,這些都是對佛的教誨不尊重。佛經不能把它當作一般世間書看待,這是指導我一生光明前途的“法寶”。要把它當作珍寶來看待、來照顧,每天認真去學習,才能得到學佛殊勝的功德利益。

 

  【第四段,不是真正如理如法學佛的人】

  平常學佛、拜佛還不錯,到生病的時候佛也不相信,去找這些巫師,供養邪神。雖然信佛、學佛,對于佛的教誨不能夠明了,所以一遇到事情發生,信心就動搖。在生活當中無論大事小事,學佛的人一定要依靠佛陀的教誨,決定不能夠懷疑。把圣學舍掉,去奉祀這些妖魔鬼怪,天神遠離,善神不擁護,他們走了之后,妖魔鬼怪來了,最后把我們送到地獄。

  妖魔鬼怪來了我們財產損耗了,社會地位失掉了,做事情都不稱心,都不順利,這就說明我們學佛,學錯了,沒有依教奉行,這樣學佛,佛菩薩不承認我們是他的學生。

 

  【第五段,所得到的果報】

  死了墮落在地獄,閻羅王、牛頭、馬面、惡鬼,來治你的罪;地獄出來變惡鬼、變畜生;罪受滿了得人身了,貧窮下賤,六根不全;最重要的是未必能遇到佛法,不懂得“因果報應”,結果就是怨天尤人,死后又墮落,輾轉受痛,想一想都太可怕了。

 

釋迦牟尼佛慈悲的開示

  愚人心盲眼也盲,無知到極處!不曉得事實真相。不相信因果報應,所以才膽大妄為。

  這一生學佛,樣樣都不順心、不如意,決定是學錯了,不是理論上錯了,就是方法上錯了,再不就是業障深重,曲解經義。

  無論是福,無論是禍,都要知道觀察“根本從來”,你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。不知道根本從來,倒過頭來怨恨佛菩薩沒有保佑他發財、沒有保佑他升官。

  前世造做很多不善,這一世依舊還造不善,最后“受苦受難”,還覺得我這么努力去競爭,還是沒有得到,老天爺對不起我,然后毀謗佛菩薩。世間人理不通達,事迷惑顛倒,這是真正愚人,真正的可憐人。這樣的人,不明理、不通達事,他的信不堅固,辜負了佛的恩德。在日常生活當中被錯誤知見拘束、纏縛,沒有辦法擺脫,自作自受。

  人不能有惡念,一個惡念,阿賴耶識里就一個惡的種子,惡的種子遇到惡緣,立刻就起現行,太可怕了!一定要小心謹慎。

  “愚”在佛法里面有五個意思:

  第一、沉迷五欲,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,這是愚人。

  第二、是非顛倒。

  第三、喜惡憎善,搞十惡他歡喜,你提倡十善他不歡喜,愚人。

  第四、聞道不解。

  第五、從惡道中出來的,他帶有惡道的習氣。

  覺悟的人遠離十惡、親近十善。真正能夠做到心善、思想善、行為善,身心安穩,吉祥自在。

  糊涂人遠離十善、親近十惡。他的心不善、思想不善、行為不善,身心不安,也不吉祥也不自在。

  只要真心修善,我生活居住的地方絕對不會有戰爭,絕對不會有自然災害,你要問為什么,因為戰爭跟自然災害都是我們遠離十善,親近十惡,而感召來的。我們學佛的同修,真的對佛的教誨一絲毫不懷疑,認真落實在工作生活當中,我們的家平安和睦,福報自然就來了。得到好的果報不是神給我的,也不是諸佛菩薩給我的,而是我們認真修善而得到的果報。

  《太上感應篇》講到:“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”

  你造作的善,一定有善的果報跟著你;你造作的惡,一定有惡的果報跟著你,如影隨形,不會離開你的;什么時候緣成熟了,果報就現前。

  諸佛菩薩,大圣大賢,都是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要相信因果報應,這是絕對的真理。如果懷疑,不相信,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那絕對是墮落惡道。只有加強經教的熏習,才能把里頭的道理與事實真相統統搞清楚了,才是真信。要沒搞清楚,這個信是勉強的信,這個信不踏實。真信,就不迷了。

  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,一生“講經三百余會,說法四十九年”。他老人家句句話是真實話,真誠到極處!

  我今生能得人身,遇到當生成就的《凈土法門》、遇到“夏老居士”的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、“黃老居士”寫的《凈土大經科注》,還有“凈空法師”為我們詳細的講解、還有凈土釋疑網共修系統(http://www、foxdwedu、com/)教練跟各位護法老師和一起學習一起加油鼓勵的同學們,自己真是太幸運了!也不知道哪輩子修的福,真的太感謝佛菩薩不離不棄!感謝大家!

 

第二大單元:講“殺業責任”,這屬于戒律

  戒律,無論是大乘小乘、在家出家,第一條都是“不殺生”。一切有情眾生,沒有不貪生怕死的,所以殺生是一切惡業當中最重的惡業。你殺它,將來它會報仇的。冤冤相報,太可怕了!太凄慘了!太可悲了!

  【第一個,是教人殺生,你下達命令,重于你自手殺生,你是主犯】

  我想吃肉不親自動手殺生,讓別人殺,有沒有罪?最常見的就是去農家院、海鮮店,都是活的家禽海鮮,點了讓廚師殺。沒學佛的都覺得,是廚師殺的跟我沒關系。佛告訴我們:命令別人殺生,比自己殺罪還要重。

  【第二個,是無知,是為官府逼迫的,這個輕】

  法官判處囚犯死刑,警察去執行。他不能不去殺人,他本人沒有想殺囚犯的念頭,他是接受命令。判罪下達命令的人,他的罪重。執行的人,他有過,他沒有罪,他輕,他是奉命行事。

  【第三個,是明知故犯者最重】

  歷史上發動戰爭,奪取政權的這些帝王,或者為了建功立業發動戰爭的將軍,現代大型的軍火商,為了自己的利益挑動其他國家的戰爭,自己在其中倒賣軍火。佛弟子受戒了,甚至于已經發心出家還干殺生、偷盜這些事情,“三皈、五戒、十善”全犯了,這個罪就重了!欺騙佛菩薩,果報在地獄。

  人在世,勢力很盛的時候,冤親債主對你無可奈何;到了晚年,運衰了,冤親債主來要命、來討債,日夜精神恍惚,心神不安,晚上睡覺都做惡夢。真害怕,真恐怖。死了決定墮落地獄。地獄的罪受滿,離開地獄,不會馬上得人身,變惡鬼,變畜生。生在畜生道是去還債,你吃它半斤,你來生要還它八兩。你現在吃肉感覺很香,吃一次,來生就變一次畜生身。

  不論家里養的畜生,還是野生的禽獸,前生都是人,就是因為做人的時候,對于圣賢的教誨不相信,才遭這個果報。

 

第三大單元:討論教學

  【第一段,學生跟老師的關系】

  佛教是教育,教育里面關系就是老師跟學生。

  學佛第一個條件是親近明師,這是師道,要親近一個好的老師。

  好老師我們遇到了,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學生。自己沒有好的學習態度,遇到好老師也是枉然。對于老師的教誡,表面一套,背后一套,陽奉陰違!老師一片真誠慈悲教導我們,我們不能夠接受,懷疑,猶豫,不肯奉行,我們這一生的成就毀掉了。

  “五逆罪”墮阿鼻地獄。

  第三條殺“阿羅漢”。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凡夫沒有緣分根本遇不到也見不到圣人,就算見到了也不認識,想找阿羅漢殺也找不到。但是在這個地方有德行、有學問,又能慈悲教化一方眾生,殺害這種人等于殺阿羅漢,不但不可以殺害,連毀謗的罪都不輕,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。

  我們見到人行善,要歡喜的幫助他成就他,絕對不可以嫉妒障礙他們。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里面講到兩個在家居士、供養兩位法師,對法師非常恭敬,你看了生嫉妒心。在信徒里面說法師過失、毀謗法師,讓這些信徒對法師信心退失。死后墮落地獄一千八百萬年,出來生在人道做五百世的人,生下來眼睛就瞎了,貧窮下賤,沒有人看得起你。這個多可怕!

  我們對他的敬仰,就跟敬佛沒有兩樣,不可以輕視,不可以嫉妒。無論在什么地方,無論在什么時候,見人做善事,這個事是利益社會的、利益大眾的,要生歡喜心,要贊嘆。

  “惡意”有五個意思:

  第一是輕慢,輕視老師,慢怠老師。

  第二是嗔恨。

  第三是嫉妒。

  第四是背叛。

  第五是陷害。

 

  【第二段、老師跟學生的關系】

  學生有小小的過失,就加給他很大的罪名,老師用這種態度對學生是錯誤的,師生之間,有道義,有仁義,有情義,有恩義,師徒如父子,老師把學生看作子弟,看作自己的家人,學生一定把老師看作父兄。老師責備學生,有規矩、有道理。學生接受老師的處罰,心服口服,這是好老師。如果老師處罰了學生,學生心里不服,有怨恨、有怨言,教學就失敗了。

  古時候的老師都是先教學生做人的道理,然后才教才藝,有技術、有能力,不會做人,那些技能都可能產生副作用,害社會,害眾生。

 

  【第三段,世尊對于師跟弟子兩邊的教誡】

  做學生的,必須遵從老師的教誡,尊師重道。師生兩方面,都是真誠相待。老師是一個好老師,學生是一個好學生,真正的善知識,決定沒有吝法,認真的教導你。只是學生根性不相等,所以他教學的態度不相同。學生只有一分誠敬,只教他一分;教他二分,那一分不能接受,浪費時間,浪費精力;如果學生有十分誠敬,老師教他九分,對不起學生。

  印光大師講得很好:“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”沒有誠敬就不得利益。

 

  【第四段,背師叛道的罪果】

 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:人有兩條命,一條是身命,一條是慧命,慧命比身命還要重要。我們的身命得自于父母,父母有養育之恩;我們的慧命得自于老師,中國古時候,學生對老師跟對父母確實沒有兩樣。好老師真正愛護我們,真正想成就我們。但是我們不能接受老師的教導,對老師有意見,“陽奉陰違”,這就是“背師叛道”,那這個人真是太壞了,壞透了。

  佛法是師道,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一個人不孝父母、不敬三寶,他的果報可想而知,死后決定墮落地獄。     

  學生要是批判老師,背師叛道,現在這個社會無所謂,在從前的社會背師叛道這個罪名可大,你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。為什么?所有人都不愿意跟你接近,你忘恩負義、背師叛道,你會被整個社會孤立,這個多可怕!所以從前作學生,縱然對老師不高興,表面上還要恭維。為什么?他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。決定不可以給人口實“背師叛道”、“忘恩負義”,那還得了!

  【第五段,師生之行持】

  佛的法運分為三個階段——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正法一千年,像法也是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我們現在這個時候,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。到今天師道衰到極處了,師道沒有了,孝道也沒有了。

  我們生活在世間,不論有多高的地位,再多的財富,死了都帶不去。什么能帶得去?“忠”帶得去,“孝”帶得去,“仁義”帶得去,“隨順人道”帶得去。

  佛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有四種惡。

  第一個“不忠”。無論是哪個行業,不是全心全力做好,你沒有盡到“忠”。

  第二個大惡是“不孝”?,F在人不孝,我們要教人孝道。孝養父母,我們要做出榜樣給人看。父母不在了,我們紀念父母這種心、這種態度,也要明顯的做給大眾看,這樣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。

  第三句“無有仁義”。社會現在是不仁不義、忘恩負義。我們要做知恩報恩。一切眾生對我們有恩,我們要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得很圓滿是報答。

  第四句“不順人道”。我們要怎樣把它做出來給人看,作父親的要“慈”,作子女的要“孝”,作哥哥、姐姐的要“良”、善良,作弟弟、妹妹的要“悌”,順從兄長,友愛弟兄。

 

佛陀教誨

  【第一段,佛對我們的教誨】

  末法時期魔眷屬,披上袈裟來滅佛法。

  魔世比丘,有幾個特點。

  出家是四種: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,這叫“四數”。起心動念,自私自利,不知道反省自己,這樣的心態,那就是魔王波旬的子孫。來這個世間是破壞佛法的,往后的果報,決定在阿鼻地獄。

  自己水平不行,見到弘法利生的賢人,嫉妒障礙,專搞破壞。賢人是善師,他有能力教化一方,幫助人斷惡修善,幫助人破迷開悟,如果你嫉妒他,你障礙他,這一個地區的人民,失去了好老師的教誨,這個問題嚴重了。你叫這么多的人聞不到正法,你這個罪怎么得了!這不是害一個人。

  自己不念“十善”、不想“十善”,當然更加不會去做“十善”,蠻橫不講理,嫉妒好人、好事。自己不善,不知道做好事,不知道弘護正法,專門做一些破壞正法的事情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的會集本,是我們末法時期,凡夫一生,了生死出輪回的說明書,這些末世比丘,想方設法的來破壞,就是不想讓我們了生死出輪回。

  末法時期,魔世這些出家人,貪求名聞利養,貪圖享受五欲六塵,所作所為必定要得到名利他才肯做,得不到名聞利養他決定不肯做;死了決定墮落地獄,地獄出來變餓鬼、變畜生。所以眼前貪圖一點享受,要知道往后日子不好過。

  “出家”,佛法里頭一般講有三種家:

 ?、?ldquo;眷屬之家”、“田宅之家”。

 ?、?ldquo;五欲之家”、“六塵之家”。

 ?、?ldquo;六道是家”、“三界是家”。

  真正出家人這三種家都出了,這是比丘四數;三種家都出了,不是只出一種。

  在家學佛,雖然沒有出眷屬、田宅之家,要是對于五欲六塵、三界六道沒有留戀之心,也是真正出家人,我們講“在家出家”,他是菩薩,他不是凡人。因此,出家人對于在家的菩薩,對他的禮敬跟對諸佛如來沒有兩樣。

  所以佛門里面,不是說“出家就第一大”,出家是“老師第一大”,師道,尊師重道。

 

  【第二段、總結前面佛給我們的教誨】

  我們人到這個世間是報恩來的,不是報怨來的。出家比丘所負的責任是教化眾生,為什么做不到?障礙只有兩個,一個是自私,一個是自利。如果我們把私心斷掉了,把自己的利害斷掉了,這個問題就解決了。

  對于佛的經典、佛制定的戒律,能信,能懂,能夠依教奉行,落實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當中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。學了真管用,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榜樣。

  儒家講夫婦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它是自自然然的法則,自自然然的秩序,不是人為的,不是人創造的。佛不住世了,但是佛的經典還在,認真學習經典,爭取早日覺悟。把經典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,經典里的教訓,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。

  善人在行善事,我們看到應當贊嘆,不應該毀謗。人有小的過失,特別加以渲染,把它說成大罪,這些渲染的人造了極重的罪過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違背了自然的法則,也是犯了很大的罪過。行善一定得福,作惡一定得罪。

 

第四大單元:學佛與我們現實的生活有沒有沖突?

  在全世界采取素食不吃肉的只有中國佛教,梁武帝提倡素食。他讀《楞伽經》,《楞伽經》里面佛說“菩薩慈悲,不忍心食眾生肉”,他看到這一段文很感動,自己發心吃長素,于是提倡素食運動?,F在變成中國無論在家出家只要是學佛都采取這個,梁武帝提倡的。

  全世界的佛教都是吃三凈肉,就是“不見殺、不聞殺、不為我殺”,市場買的,全世界的佛教都是這樣的。

  但是現在的肉不能吃,家禽、水產都用化學藥物,加速讓這些動物生長,肉里都含有大量的毒素,天天吃這些東西,人就會得各種怪病。所以素食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絕對有好處。

  【世間事?!?/span>

  第一個例子:學佛的同修可以經營工商事業,做買賣,如果像賣米,在從前用斗量的,那個斗要平,公平;尺要直,賣布的話,布是用尺來量,決定不能夠欺騙顧客。佛弟子經營工商業,可以!但是不能夠欺騙顧客,欺騙你就犯了盜戒。經營工商業,要憑良心做事,不要昧著良心去騙人,只要堅持這個原則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可以,學佛不違背。

  第二個例子:婚殤嫁娶,都可以用當地的習俗來處理。佛法在世間,絕不違背世間法,一般人民才歡喜。這些都叫做“世間事”。

  【世間意?!?/span>

  “迷信”是世間意,佛門里頭沒有。寺廟里面燒香的人多、求簽的人多,那個求簽是屬于卜問,真正佛寺沒有這些東西。我們東北這邊的什么大仙、蓋個小廟、看相算命、選著良辰吉日,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學的。

  真正持戒,有德行的人,天龍鬼神,沒有不尊敬你的,沒有不敬佩你的,冥冥當中保佑你,縱然遇到有一些艱難障礙,自然就化解了。

  李通玄居士,是在家人,這人有道德,發心要替《華嚴經》做個注解,一路上得到老虎的幫助、天人的幫助。所以無論出家在家,真正道德之人,心地到純凈純善,你就會感動天人來供養。

  我們順從佛陀的教誨,對于佛陀的教誨沒有疑惑,能懂、能理解、能依教奉行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。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,了生死,出三界。

 

阿難聽佛開導之后他的心得和感想

  聽了佛這四番開示之后,阿難尊者在此地代表我們大眾,向佛敬禮。如果佛不出世,佛不教化我們,我們怎么會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相?!

  佛所講的話,我們把它搜集起來,稱為《大藏經》。里面字字句句真是到了極處,不但沒有忘語,一句廢話都沒有,可是我們佛門的四眾弟子,在家,受過“三皈”、“五戒”,受過“菩薩戒”的;出家,受過“三壇大戒”,都不相信佛的話。

  對于佛講的話真信了,在生活當中,不爭名不奪利,沒有高下。心里沒有貪嗔癡慢,沒有是非人我,沒有嫉妒不平,自然具足十善眾戒,不需要學,自然具足。真正信佛的人,自自然然放下。真信的人一定落實,真信的人決定具足戒定慧。

  最后阿難尊者,提醒我們“一定要請佛住世”。我們要像小孩子依靠父母一樣,依靠佛陀,這樣才能脫離苦海。

 

阿難尊者說偈總共有二十八首

  這二十八首是阿難的心得報告,目的在勸導我們大眾應當依照佛陀教誨好好的修學,才不辜負佛陀的苦口婆心。

  阿難此地二十八首頌,我們可以把它分做七個段落:

  【第一個段落“請佛住世”】

  佛住世,眾生就有福,我們大家才真正有機緣接受到圣賢的教誨。但是佛法是師道,它不是宗教,它是師道。師道,“只聞來學,未聞往教”,這是尊師重道。如果沒有人來求學,這個老師他就走了,就不住在這個地方了。

  “三界”就是六道,六道里面分為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佛是這一個大世界的保護人,這個大世界里面的眾生都要靠佛,沒有佛的教誨決定超越不了三界六道。如果不能超越,在三界六道里面肯定是住三惡道的時間長,住三善道的時間短。

  我們這個世界,假的東西太多了,遇到佛法,遇到純正佛法的人不多。所以佛教導我們用“四依法”為標準。

  第一個“依法不依人”

  法是經典。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人說法,我們不能相信他,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,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,也不能相信;菩薩來講經,法身菩薩、等覺菩薩來講經,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;佛來講經,佛佛道同,今佛無異于古佛,講的一定是一樣,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,這個佛不是真佛,大概是魔王變現的,來欺騙我們的。

  第二個“依義不依語”。

  經典翻譯的很多,言語多說少說、深說淺說沒有關系,只要意思不錯就對了。

  第三個“依了義不依不了義”。

  這個經再好、再深、再廣,我學了用不上,這叫“不了義”;學了立刻就管用,學了立刻就得好處,這叫“了義”。佛說“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末法時期凈土成就”,末法時期凈土經典就是了義。

  第四個“依智不依識”。

  智是理智,學佛要理智,不能感情用事。

 

  【第二個段落“疑謗重罪”】

  諸佛如來講經說法,他們的音聲色相是盡虛空遍法界,我們眾生有業障,有眼見不到佛,有耳聽不到佛說法聲音。這都說明我們眾生業障深重。

  這個世間污染很嚴重,精神污染,物質污染。人喜歡造十惡業,這些人不知道回頭,不覺悟,迷于十惡,迷于邪知邪見,這才是世間災難的根本原因。佛在大經里面告訴我們,世間有共業,共業里頭也有不共業,我們要覺悟,我們要回頭,我們要真修!

  有些人學佛,是為了名聞利養而學佛的;甚至于出家的,這一個行業里頭得名聞利養容易,無本萬利,欺騙善男信女,確實他也能得逞一時,他真的不知道后面果報都在地獄。

 

  【第三個是講“各罪別報”】

  這些愚人造作“五逆十惡”,死了以后,墮無間地獄。地獄里面那些鬼族,一點慈悲心都沒有,見到這個罪人,他就殺害他。地獄里面的刑罰多種多樣。

  “炮烙地獄”;是邪淫的果報。

  “拔舌地獄”;是惡意毀謗賢善的果報。

  “洋銅地獄”;是“亂酒”的罪報。

  “五戒”里面“殺盜淫妄”是性罪,你犯了本身就有罪;“酒”屬于“遮戒”,“遮”是什么?是預防的,怕你酒醉亂性,去造殺盜淫妄,用意在此地。酒是最容易迷惑人的,所以佛把它列入根本大戒,很有道理!

  在三途里面,罪受完之后會得人身,在人道的生活貧窮下賤。得人身他還有惡道的余習,雖然得人身,依舊會造罪業,沒過多久又墮三惡道受苦。

 

  【第四個段落是講“持戒得福”】

  “不殺生”:果報是長壽。

  “不偷盜”:果報是富貴。

  “不淫欲”:果報是身心清凈。

  “不妄語”:果報是世所稱贊。

  “不飲酒”:果報是你有智慧。

  所以修五戒,得五福。這五種大福超出了世間,果報不可思議,生生世世五福無量無邊。

 

  【第五個段落是“疑罪福果”】

  對于圣教的懷疑,怎樣把疑根拔除?那一定要多聽明師講經(凈空法師)才能夠生信,這一點很重要。

  愚人不相信佛的教誨,他懷疑,他自己不相信佛的教誨,還障礙別人,蒙蔽他人聞法的機緣。造這樣罪業比殺人罪還要重,死后墮落無間地獄。無間地獄的人,命無間,死了,風一吹他又活過來了,活過來再受,一天當中萬死萬生,真的是求生不得、求死不能。

 

  【第六段是講“世間事跟世間意”,特別說明“世間意的果報”】

  慈禧太后背正信,信鬼神,她搞迷信,最后把國家亡掉了,死了墮落地獄。

  安世高大師,他的一個同學墮落在畜生道,做龍王去了,水神。祭祀都是殺生祭祀,嗔恚心很重,福報享完之后,他知道決定墮阿鼻地獄。

  三途罪報受完之后再得到人身,在這一生當中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遇到一些兇災。生在沒有文化的地區。有眼不能辨別是非利害,有耳聽不懂圣賢的教誨,肢體殘障,對于一切事理不通達。他念頭惡、行為惡,惡因感惡果,惡果又促進他造惡業,他心不平,不平他就有怨恨,怨天尤人,這樣的因果循環,前途非??蓱z!

  欠債的變成畜生身,被人殺了,用肉來還債。但是我們迷惑顛倒,不知道這是還債,心里不甘心被殺,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佛在經上為我們說明這樁事情,“人死為羊,羊死為人”,互相食啖。

  在戰爭當中死亡的,也都是命里注定,絕對沒有一個人是冤枉的,橫死都沒有冤枉!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一定要懂得遠離惡業、勤修善業。

 

  【第七段是“結勸”】

  人不修“十善業道”,必定墮惡道——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

  墮惡道容易,出來可不容易,得人身機緣很少。

  得人身之后最可貴的是聞佛法。既然我們得人身、遇到純正的佛法,那這一生就要努力了;這個機會要是沒抓住,實在是太可惜了。

  得人身、聞佛法就是真正有福之人,這一生過得很踏實,決定不會走錯路。我們走的是“成佛之道”,這個方向純真、純正。

  感恩尊敬的凈空法師!

  感恩共修系統辛勤工作的各位老師!阿彌陀佛!

  慚愧弟子b02114


 

一级一级一级毛片-日本在线一区二区视频-人妻爽逼网站免费一区二区-欧美一区激情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