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教育

一個“孝”、一個“敬”會保佑你一生


 一個“孝”、一個“敬”會保佑你一生

摘自凈空法師《2014凈土大經科注》第490 20171013日講于英國

修行上外表很如法但內里住相,就“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”

【解】從“雖現塵勞”乃至“入不律義”諸句,總之,如《大疏》所示:“壞見之人,雖不壞行,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。”

知見不正,戒持得很好,有,有這些人,我都見過。不是菩薩“知見”,二乘的“見”。

“不壞行”是依照經的方法修行,他做到了;但是他的見解有問題,我們常說他的想法、看法有問題。修行外表上很如法,你看不出問題,但是問他對大小乘看法,那就不一樣了。所以見地、見解重要。

【解】“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。”

為什么?我們是凡夫,我們希求的善知識。善知識來指導我們,如果他把路指錯了,我們就很冤枉。現在這些知識們,外面外相是善知識,內里面心“住相”,真正是“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”。

翻過來,他“知見”很正,但是他的行為不正,他沒做到,你向他請教,他給你講得沒錯。但是他自己沒有做到,這個善知識可以親近、可以向他請教,解門你向他請教,行門不學他。

“見”比“行”更重要

我們今天“解門”跟“行門”都很單純。

“解門”,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遵守黃念祖老居士的講解,就不會錯。這是近代我們曾經親近過的一位大善知識,知見純正,也做出榜樣給我們看。老居士在往生前半年,每天念佛十四萬聲,可以說日夜不間斷,求生凈土,給我們做出最佳的榜樣,“解、行”都正,這樣的人,尚且一天十四萬聲佛號,我們凡夫怎么辦?起心動念都是妄想,起心動念還是煩惱習氣,這多可怕!

就怕這一生遇到凈宗法門不能往生,錯過了這次的機會;下一次還會碰到,時間很長,不是來生就能遇到的,來生不曉得到哪一道。如果到人道來,有可能;到天道,也有可能;其他的四道,不能保證你會遇到佛法??v然遇到,未必能接受。我們在現前境緣當中遇到過,我們苦口婆心勸導他,奈何他不相信;或者是表面上答應了,好,他做不到,疑心沒斷,愿心不足,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。

由此可知,學佛成就難,真難!

下面這句說得好:

【解】雖壞行,而不破見,是則人天真勝福田。”

“見”比“行”更重要。

李炳南、黃念祖二老居士是末法稀有難逢的大善知識

【解】又《大論》曰:“于諸師尊,如世尊想。若有能開釋深義,解散疑結,于我有益,則盡心敬之,不念余惡。”

這一句很重要!這些年來我常常提醒同修,當然也是提醒自己,對于善知識要像對佛像。我們遇到的李炳南老居士、黃念祖老居士,真正是末法稀有難逢的大善知識。兩位都走了,他們的著作在,甚至于還有錄像、錄音帶留傳在世間,要把它看作經典那樣的尊重,對這些善知識的行誼常常記念著,依教修行。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,他是怎么成就的,我們今天修行向他學習,像不像?如果像,好;如果不像,要知道改正。讀這個注解,就是聽黃念祖老居士講經,化解我們對極樂世界的疑慮,堅定信心,愿生極樂,我們就有成就了。

所以對這些人要“盡心敬之,不念余惡”,有人造謠生事、毀謗,不能聽,聽了你就上當了。聽了,你離開善知識,就大錯特錯了!《大論》里頭有兩個比喻,很容易懂??偨Y,比喻里頭也是如是,這些事情古時候比較少有,現在社會常常遇到,如果我們聽信這些話、這些謠言,這一生當中跟善知識的緣就斷了,一定要有智慧,要時時刻刻求三寶加持,讓我們有緣遇到真善知識,這比什么都重要。

一個“孝”、一個“敬”會保佑你一生

要親近真善知識,怎么樣才能遇到?真誠,恭敬。為什么?真誠、恭敬心與“自性”相應,善友、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他會照顧你,他不會把你漏掉;如果你不是真實的誠意“真心”,遇不到佛菩薩,你遇到的都是假的。什么?因為你自己的心不真,你不誠懇、不恭敬,你遇不到善知識。善知識不是不照顧你,你自己有個障礙把自己跟善知識隔開了,過失在自己。這個“自己”是什么?不敬,不孝。

我常常勉勵同學們:一個“孝”、一個“敬”會保佑你一生。

真正孝順父母、真正敬事師長的人,有護法神保護他,他不會遇到這些磨難、魔障,能夠遠離假善知識,常常親近真善知識,這一生當中念佛必定往生,往生就是圓滿成就。

真有慧眼、真誠心才認識善知識,迷惑顛倒的凡夫不認識

【解】《大疏》又曰:“但令善事明師,明師必自臨事指示。”

這是感應。“明師”就是善知識。怎么樣“善事善知識”?依教奉行。老師所講的,我聽懂了,我能做到,這就是“善事明師”。

“明師必定臨事指示。”感應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,愈是在現前這個時代,感應很明顯地現前。

感應很明顯的現前。下面舉了個例子:

【解】亦同善財于文殊處發“菩提心”已,問菩薩行。文殊亦不具說。但令親近善友,遂指德云比丘,展轉令往矣。”

五十三參”從這個開始的,“五十三參”說明這個世間各行各業,你用佛眼去看全都是菩薩,菩薩在那里表演。有表演正面的,你要認識;有表演負面的,你也要認識。正面的,依教奉行,負面的,一定要離開。

這個“五十三參”,讓我們想到中國古人“三人行,必有吾師”,有這個本事,善知識就太多了,滿街都是善知識,到處都是善知識。你有慧眼,你能認識是非善惡,哪是正法、哪是邪法,一看就明白。正法,學習;不是正法,放下。你看,你不是菩提道上一帆風順嗎?!

《華嚴》的修行,善財“五十三參”把它表演出來了。“五十三參”,五十三個善知識,代表各行各業,里面有佛、有外道(指其他宗教),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自己日日高升,最后圓滿成就。修凈土求往生更重要,你只要用一個意念,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善友,他們表演的有正面的、有負面的。正面的,想想自己有沒有。沒有,趕緊糾正;如果有,歡歡喜喜,認真的奉行。人人都是善知識,“五十三參”是告訴我們這么一樁大事。

善知識在哪里?到處都是,有表演正面的,有表演反面的,你全認識,遇到一切人都得利益,法喜充滿。

又說:

【解】復云:“故《法句經》以二十一喻,喻善知識,謂父母、眼目、腳足、梯橙(橙同凳)、飲食、寶衣、橋梁、財寶、日月、身命等。后結云:善知識者,有如是無量功德,是故教汝等親近。大眾聞已,舉聲號哭。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。今日值于如來,乃至未曾報恩,無心親近。說是語已,重復舉身號泣。”

不但人是善知識,事也是善知識,乃至于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,你“六根”所接觸的哪一樣不是善知識?!這個人什么?這人煩惱放下了,心開了。原來心閉塞的,現在心打開了,看到一切諸法、萬事萬物,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。只要你心“不住相”,就是的;心一“住相”,全變成煩惱、變成恩怨、變成好惡,這種對立的念頭馬上就起來。我們讀了這些經文,有什么感觸?后面還有,普勸我們。

【解】是故《圓覺經普覺品》普勸曰:“末世眾生欲修行者,應當盡命供事善友,事善知識。”

這教我們求善知識,這段經文如果真的搞明白了、搞清楚了,功德利益無比殊勝,為什么?你真正有慧眼、有真誠心認識善知識、奉事善知識,這是對善知識的恭敬,他時時刻刻在指導你、在幫助你;迷惑顛倒的凡夫,他不認識。真正覺悟過來、真正回頭,才曉得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善友,就像善財童子“五十三參”,五十三位各行各業男女老少,都幫助他、都成就他。

我們讀了之后很感嘆:善財好運,怎么遇到這么多善知識?!沒有想到我們比善財更幸運,他才五十三,我們不止五十三,從早到晚你看到多少人、多少事?你就想到不止五十三,就是不認識。你要認識,他都是現身說法,給我們做榜樣。好榜樣,要學;壞的榜樣,要反省我有沒有。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這個“奉事善知識”才叫圓滿。

一切法包括凈宗都是建立在“看破、放下”的基礎上

下面告訴我們:

【解】且恭敬善知識者,首在如教奉行,此亦甚難。故云“聞法能行,此亦為難”。

聽懂了、聽明白了,真干,這就是“聞法能行”。真干就是真修,真修后面就是真的證果。難是什么?煩惱習氣放不下。知道錯了改不過來,原諒自己的過失,依然如故,回不了頭,統統在放不下。

為什么放不下?沒看破。所以一切法包括凈宗在內,都是建立在“看破、放下”的基礎上。“看破”比什么都重要,“看破”你才能“放下”。為什么放不下?沒“看破”。

什么叫“看破”?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就“看破”了,別當真,當真就錯了。為什么錯了?它本來是虛妄的,你怎么能當真?!

今天,我們得力量子力學家的幫助讓我們真正明白了,這個世界上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是假的,根本它們就不存在,它們只是一個幻相,我們誤以為把它當真。

什么是“幻相”?佛在經上,換句話說,三千年前佛說法就說出來了,今天量子力學發現的,跟佛說的一樣,那就是佛所說的,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。“相”從哪里來?從心想生,這個“相”的心想多長的時間?是一彈指的,不是一秒,一彈指,有三十二億百千念,哪一個“相”是真的?!你要說真的,它沒有了,它消失了,像燈,電燈一樣,閃了一下就沒有了。第二個念頭不是第一個念頭,第三個念頭不是第二個念頭,每一個念頭生就滅了,我們可以說生滅同時。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次,哪一次是真的?!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,真的只有法身,法身沒有相,如如不動它不現相的時候,那是法身,那是真的,真的什么都沒有。假的呢?假的雖然有,它根本不存在,它壽命太短了,一個念頭里面有三十二億,“百千”是十萬,三十二億個百千,我們把它算出來,三百二十兆。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,哪一個生滅是真的?我們才動念頭,念頭沒有了,不在了,念頭是假的。

所以物質現象,萬事萬物不是真的,這是“看破”。看破”之后再也不想這個事情,假的,你還會放在心上嗎?不會了,心上放這些妄想。其實是你自己以為放在心上,心上可真沒有。

善知識真的是“難遇難識”

“善知識雖遇難識”,在一〇七六頁,“聞法能行,此亦為難”。

【解】蓋善知識難遇難識,今幸求得,

這真的,真的是“難遇難識”,不認識。我們很幸運遇到了,遇到了他走了,他不在了,我遇到李炳南老居士,我跟他十年,黃念祖老居士,我第一次認識他的時候,他在美國,他一生只去過一次,在美國住了一個月。那時候我們沒見面,他忙,我也忙,我們是通電話;回國之后,在那個時候我每一年會看三四次。到國內去干什么?就是看善知識,學習《無量壽經》。

善知識走了,今天我們遇到的是他的遺教,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大經,念老為我們詳細注解。他知道,這部經、這個注解會留在末法最后一百年才會消失,使命重大,晚年一心一意把這樁事情完成,收集的資料非常豐富。我在他房間看到過,真正是感應不可思議!我說:這些書將近兩百種,你從哪里找來的?感應,不可思議。

所以下面說“今幸求得”。非常幸運,我們求得了善知識。

【解】倘于彼善知識所示,不能信受奉行,則良醫束手。如是則遇同未遇。故于善知識教,應聞而能信,信而能行。是為甚難也。

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一级一级一级毛片-日本在线一区二区视频-人妻爽逼网站免费一区二区-欧美一区激情视频